很多人都会在重要节日到来之时或是人生的重要节点,选择到寺院里,向诸佛菩萨虔诚祈愿,求家庭平安,求事业有成,求消灾免难……寺院内的缕缕清烟和佛殿里都承载了无数人的心愿。
“拜佛嘛,就是做点善事,再求个保佑!”在一般人来看,或许这就是“信佛”。但是,这与佛教中所说的“信”,有很大的不同。
有的人也会经常走进寺院拜佛,或是在家里供了佛像,祈愿佛光护佑平安健康;有的人觉得出家人都是有法力的,能够打卦算命,甚至想让这样的师父帮助自己预测吉凶;有的人偶尔也念几声佛号,偶尔吃顿素斋,做一些功德;又或是,拜拜菩萨,走出寺院后之前怎么做,现在还是怎么做......
但一说到什么是佛教,佛法讲了些什么,都觉得那基本上是出家人、修行人的事,和自己的关系并不大。
他们觉得自己是信佛的,但这样的状态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“信佛”,真正能得到多少受益?
有人说信佛总是好的,但也有人觉得拜佛是迷信,出家人、佛弟子又说佛教是正信,那到底是迷信还是正信?迷信,或是正信,还是人的问题,都是人心所造。
梦参老和尚说:“信佛是有条件的,并不是说我拜佛就算是信佛了,要从心里信才算。我们看到有生命的东西都绝对不能把他伤害到,这才是有信心。能够知道自己前面错了,然后进行改变,这算是信佛的入门了。就是觉得前面不对后面能改正叫有信心。”
真正懂得拜佛的意义,对内心信仰的对象有准确了解,也清楚自己信奉的理由,坚定不移,那就是正信。
如果是看到别人都在拜,也随民俗大流进来拜拜,能和法师合张影那就更好了,给自己多一点信心,那还是结个善缘,谈不上信佛。
若是想通过拜佛拜师,找一些所谓的算命、看相的人来预测前途、寻找捷径,却不想了解佛法、改变自身,那就是迷信。
大多数人拜佛求佛是为了保佑自己或家人,至少还对佛菩萨有信仰、敬畏之心,这也是好的,属于比较初级的佛教信仰。而想要从佛法中得到更大受益,更好的信佛方式就是学佛,树立理智的正信,按照佛法来修行自身。
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因缘,能够少走弯路、以正知正见契入佛法,也是需要很大福报的。所以,遇到随大流拜佛或是迷信的人,我们佛弟子不仅不能因此轻视,反而更有责任给予他们一些适合的引导。
佛教的修学讲求“信解行证”的次第,“信”放在首位。“信为能入,智为能度”。如果真想在佛法中得到受益,信可能要比智更要紧。
现在的社会上有这几种现象,职场青年将禅修作为放松身心的方式,的确也有一些效果,但如果没有对佛法生起强烈信心,没有在生活中依教奉行、改变自己,遇到烦恼困境,依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。
有的人还是习惯从自我角度出发看佛法,只挑符合自己认知的部分来遵照,对不符合自己想法的就选择性忽略,带着自己的“分别心”来信。一方面,相信着佛菩萨会护佑众生,也相信行善积德,但另一方面,又坚持认为只要心中有善,持不持戒无所谓,对财富、地位、感情也还是样样想抓牢......这样挑挑拣拣地学,说到底最终只是“信自己”。
《阿弥陀经》中说:“若有信者,应当发愿,生彼国土。”这是强调愿的重要,但发愿也有前提,所以提到“若有信者”,如果不信就不用谈了,不信也就不会发愿了。
《六祖坛经·行由品》中说:“欲学无上菩提,不可轻于初学。下下人有上上智,上上人没有意智。若轻人,即有无量无边罪。”所以,常常能看到,很多高知或思辨能力很强的年轻人,因为犹豫太多、疑虑太深、心思太活,反而在学佛修行方面进展缓慢。
尤其是以念佛号为主要修行方式的净土法门,更是强调信的力量和重要性,与个人学识的关联倒不那么大。只有坚信阿弥陀佛和西方极乐净土,老老实实一心念佛,这声声佛号才能念得相应,才有能力在人生最后时刻示现出平静自在的解脱相,顺利得到阿弥陀佛接引往生极乐。
“佛法大海,唯信能入。”想要学佛有所收获,信是第一个关键。佛经中记载,经常有一些贩夫走卒、农夫村妇得到佛陀当面讲法而度化,很快证得初果须陀洹。为何这么快?因为他们亲眼看到了佛陀的庄严和慈悲,一举一动都使他们立即达到全身心地“信”,就像用一只洗净的杯子来承接佛法,所以很快就有所证悟。
现在,佛陀已经涅槃,个人的认识能力又有限,对于佛法中较为浅显的为人处世的部分,我们很快能接受,但对于无常,甚至更高深的佛法理论,眼睛暂时还看不到的现象,确实难以消化接受。这时候,信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学佛有种障碍叫“知见障”,一种是认知能力不够,一种是过于执着自己原有的认知。平时,我们都习惯依赖自己的感觉,但感觉是很不可靠的。正因为我们的感觉常常是错觉,所以在理解佛法、佛经所说的内容时,需要靠信仰的力量来接受佛法,来破“知见障”。
“信为道源功德母,长养一切诸善根”,信仰既是成道的根本,也是成就一切功德的源泉。
佛法的学习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,假如我们没有信仰,那就很难得到佛法的真实受益,就只能入宝山而空手归。
万寿寺地宫又名九品莲池,地宫内恒温恒湿,确保先人的灵骨圣洁和安全。佛说众生平等,世间万物皆可成佛,现在万寿寺九品莲池的莲位面向众生开放。将先人灵骨寄存于佛祖座下,寺内经声不断,可使先人神识听闻佛法、永脱轮回、庇护后人。地宫福位在万寿寺大雄宝殿正下方安坐于地藏殿内,生时用于祈福消灾延年益寿生运根基,百年后安奉骨灰之处。亦可存放祖先牌位、信物。寺内经声不断 古训 “百善孝为先”供奉逝者往生西方极乐,永享平宁。上下共五层都是双人位,捐赠之后会和寺院签正式的协议还有专人维护管理永不收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