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佛教中,有“调整三业”的说法。所谓“三业”,即“身业”、“口业”、“意业”。“调整身业”,即调整身体,比如让自己做一个举止优雅的人、身体保持健康等。只要调整好“身业”和“口业”,“意”业自然转变,而调整“身业”的前提便是要调整好我们的内心。
“调整内心”这个词曾在社会上风靡一时,但内心并不是我们想调整就能马上调整好的。要想调整内心,首先我们应学会让自己做一个举止优雅、谈吐优美的人。有人会说:“虽然我的动作有些粗野,但我的内心是温柔的;虽然我的语言有些粗鲁,但我的心里不是那么想的。周围人一定能明白我的心。”
其实,这都是错的。
目无法纪、呼风唤雨、肆意妄为……这样的人,没有一个是内心平和的。如果你想平静地生活,并获得周围人的信赖,应先调整自己的言行。
外在的举止和内在的品质是紧密相关的。当你举止优雅的时候,你的气质也会随之变得优雅。你的一举一动、一言一行,如果让别人觉得如沐春风,别人也会以温柔回应。
调整心态并不是一蹴而就的,但是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努力,我们可以培养积极的心态并重新找回内心的平衡。
关键在于接纳和释放负面情绪,培养积极的思维习惯,关注当下的美好事物,寻求支持和追求个人兴趣爱好。
无论我们面临什么困境,都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,坚持走向积极的方向。
优雅从来不是取悦别人,而是取悦自己,从内心正视自己,意识到自身的价值,抱有不将就的生活态度。
杨澜一次采访当当网的董事长、创始人俞渝,问她:“你最不自信的地方在哪?”她说:“长相。”为此,她曾经自卑过,可是后来她在事业上获得了成功。
于是,杨澜又问:“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,你反而越来越自信,越有气质和光芒了呢?”
她回答:“接受自己。”杨澜听了忍不住赞叹,说这一点值得许多人学习。
“悦纳”自己,就是高高兴兴地接纳自己,不仅包括对自我价值的肯定,还包括对自己不足之处的接纳、对失败挫折的包容。
即使自己不够英俊或美丽、不够高大或靓丽,仍能欣赏自己的可爱之处。
“爱死我自己了!”然后,改变自己,直至无限靠近完美——成为最好的自己。
这就是:“悦人者众,悦己者王。”
当一个人开始试着取悦自己,而同时不让他人烦恼时,他不仅会拥有居家品茶的安静,也会有诗和远方的浪漫。
曾国藩有言:“天下古今之庸人,皆以一惰字致败。”导致一个人失败的因素有很多,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缺乏勤奋和积极性。
要明白,懒惰和安逸决不是人生的福祉,只有与勤劳为伴,才是长久之计。做一个举止优雅的人,离不开勤奋与练习,只有时刻保持着外在的优雅,心才会慢慢变得优雅。
下面分享几个可以让体态变得优雅的小方法:
1.站姿要有稳定感
正确的站姿是:抬头,颈部挺直,下颌微收,嘴唇微闭,双目平视前方,面带微笑;
双肩放松,气向下压,身体有向上的感觉,自然呼吸;
挺胸,收腹立腰,肩平;双臂放松,自然下垂于体侧,虎口向前,手指自然弯曲;
两腿并拢立直,提髋,两膝和脚跟靠紧,脚尖分开呈“V”字形,身体重量平均分布在两条腿上。这是基本的站姿。
2.坐姿讲究稳重感
优美的坐姿是端正、优雅、自然、大方。身体保持挺直,双肩放松。双手可以自然放于桌面、扶手或者大腿上,手不要有太多的小动作,会显得更稳重一些。
双腿斜放的坐姿,注意双膝并拢。脚踝交叉的坐姿会让整个人显得不那么拘谨,还可以缓解因为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所导致的疲劳。需要注意,这个姿势双脚不要往前伸,否则很容易显得比较懒散。
3.走姿展精神风貌
行走时,应昂首挺胸,收腹直腰,两眼平视,肩平不摇,双臂自然前后摆动,脚尖微向外或向正前伸出,行走时脚跟成一直线。
迈步时,脚尖应向着正前方,脚跟先落地,脚掌紧跟落地。
走路时要收腹挺胸,两臂自然摆动,节奏快慢适当,给人一种矫健轻快、从容不迫的动态美。步度的一般标准是一脚踢出落地后,脚跟离另一只脚的脚尖距离恰好等于自己的脚长。
步韵也很重要,走路时,膝盖和脚腕都要富于弹性,肩膀应自然、轻松地摆动,使自己走在一定的韵律中,才会显得自然优美。